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在职博士报名电话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说明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心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博士资讯 > 正文

上海体育大学2026年博士招生章程

编辑: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发布时间:2025-11-19

  boshivip提醒各位报读博士的考生,要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动态,及时做好材料准备和备考工作。通过了解目标院校和专业的招生人数、指导教师、考试科目等讯息,根据自身优势做好院校选择,避免盲目报考。以下是上海体育大学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上海体育大学博士招生章程图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学科或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全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能力或专业实践工作能力,在学术研究领域或专业实践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类别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

  三、招生方式

  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方式分为申请-考核、普通招考、硕博连读三种类别。学术型学位: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专业型学位:“申请—考核”制。

  1.申请-考核:分为材料审核、初试、复试等环节。

  2.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我校和招生学院的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选拔。考生在通过资格审核后须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博士研究生综合考核,包括笔试和面试,根据成绩择优录取。

  3.硕博连读:仅面向本校在学二年级全日制学术学位型硕士研究生进行选拔。申请人通过资格审核后与普通招考类别共同参加综合考核。

  四、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3.学历要求(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不含非学历教育的在职硕士研究生,如在职体育硕士、高师班等在读学员等。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详见招生计划表说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学士学位后工作6年以上(含六年,从获得学位至2026年9月1日);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硕士结业证书且必须已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近五年内(2021年01月01日-2025年12月31日)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五篇论文(第一作者)、或有正式出版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须有两位专家的书面学术水平证明)、或近三年内(2023年01月01日-2025年12月31日)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前三位)或省部级课题(课题主持人);同时符合所报考的培养单位规定的其他条件。

  (4)本校在学二年级全日制学术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不含定向培养硕士生)仅限报考硕博连读类别(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培养)。

  4.报考非全日制定向培养的考生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1976年后出生),其他类别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1981年后出生)。报考硕博连读类别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1991年后出生)。

  5.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或相近的高级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

  6.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7.持(国)境外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明。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若被录取,在报到时须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否则取消录取资格。8.符合所报考的培养单位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招生专业、方向、导师组及拟招计划表

  学术型学位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组成员

是否招收申请考核制

报考类别

拟招计划数

备注

404经济管理学院

0403Z1体育管理

公共体育管理/体育经济管理

李海

“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硕博连读

12


刘东锋

杨倩

胡德平

吴坚

郑家鲲

史小强

宋昱

徐开娟

任波

骆雷

陈晓峰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卢文云

6

马古兰丹姆

张琪

龚正伟

张佃波


冯加付


411竞技运动学院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竞技运动科学研究与应用

毛丽娟

21

不招收

同等学力

王继红

王红英

任杰

袁鹏

黎涌明

王然

邵斌

高炳宏

龚波

王德新

马海峰

肖毅

李荣芝

王丹

李斐

石月

张玲莉

尹晓峰


胡海旭


400体育教育学院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育

唐炎

7

不招收

同等学力。普通招考、硕博连读

仅限非定向

张庆文

蔡玉军

王丽娟

刘阳

邢金明


李兵


401武术学院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郭玉成

5


朱东

李守培

王震

范铜钢

402新闻与传播学院

0403Z6体育传播学

大型赛事媒体运营与体育健康传播

郑国华

5

不招收

同等学力

张盛

张业安

熊欢

李有强

兴奋剂检测上海研究院

0403Z8反兴奋剂学

兴奋剂检测/反兴奋剂教育

陈佩杰

4

不招收同等学力

徐昕

邓晓军

张峰


414智慧体育工程学院

0403Z2体育工程学

智慧体育工程

刘宇

傅维杰

王少白

4

不招收

同等学力

403运动健康学院

运动生物力学

伍勰


0403Z5运动康复学


陈佩杰

8

王琳

吴卫兵

刘向云

肖卫华

侯晓晖


吴韬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促进健康机制研究

王茹

13

曹振波

左群

庄洁

史仍飞

郭亮

全明辉

郑鑫焱

吕娇娇

田海丽

张坦

Barbara E

Ainsworth

王启荣


409心理学院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心理)

体育与运动

心理学/心理健康促进服务

周成林

“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

4

授教育学

学术学位。不招收

同等学力。仅限非定向

王小春

陆颖之

庄捷

杜小霞

王莹莹

张剑

陈静

409心理学院

040200心理学

体育与运动

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健康促进服务

周成林

12

授心理学

学术学位。不招收

同等学力。仅限非定向

王小春

张剑

庄捷

杜小霞

陆颖之

陈静

王莹莹

徐畅

桑标

袁逖飞

  专业型学位

招生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领域

导师组成员

报考类别、学位类型、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拟招计划

备注

专业名称

400体育教育学院

045200体育

体育教育教学

唐炎

“申请-考核”制

专业学位

四年 非全日制(仅限定向培养)

19

不招收同等学力

张庆文

郭玉成

王小春

蔡玉军

刘阳

411竞技运动学院

运动训练与竞赛

毛丽娟

周成林

王红英

任杰

黎涌明

王然

邵斌

高炳宏

朱东

龚波

马海峰

肖毅

李荣芝

李有强

414智慧体育工程学院

体育工程与

数字技术

刘宇


傅维杰

403运动健康学院

运动康复与健康管理

陈佩杰

不招收同等学力

王茹

曹振波

王琳

吴卫兵

史仍飞

庄洁

肖卫华

徐昕

刘向云

王少白

杜小霞

Barbara E.Ainsworth

404经济管理学院

体育管理与体育产业

李海

刘东锋

卢文云

郑国华

郑家鲲

张业安

杨倩

龚正伟

  专业学位要求具备一定年限的全职工作经验,且需提供近5年教学或科研等类别的成果。具体要求可查看各招生学院网页。

  注:以上拟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实际录取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计划数和考生报考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导师简介详见本站网页及各招生学院网页。考生可在报考“备用信息”栏中填写意向导师的姓名(非必填)。

  六、学制、学习方式、报考类别与学费

学术学位博士

专业学位博士


学制

4年

4年

学习方式

全日制

非全日制

报考类别

定向培养和非定向培养

(部分专业仅限非定向培养)

定向培养

学费

10000元/学年

45000元/学年

同等学力

仅部分专业招收

部分专业招收

  非全日制博士生为暑假集中授课。学校提供有偿住宿(仅限于授课期间);录取后的户口、档案、党团关系等保留原籍。定向培养指毕业后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资格审核阶段须提供就职单位的定向培养同意函,拟录取后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人事档案、户口均不迁入上海体育大学,定向培养研究生不参与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非定向培养须在新生入学前将本人全部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毕业后与就业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考生应根据个人实际谨慎选择,报名信息一经确认不得随意修改。

  七、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申请-考核(学术型学位、专业型学位)(运动人体科学(心理)、心理学除外)网上报名日期:2025年11月24日—12月5日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学术型学位)网上报名日期:2025年12月22日—2026年1月9日运动人体科学(心理)、心理学专业网上报名日期:2026年1月10日-2月27日

  2.报名方式: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博士网报”,报名期间网络平台24小时开放。(具体流程见附件)

  3.网上报名(网报说明见附件):①各类别报名,每位考生只允许申请一条有效报考志愿(采用距离报名截止时间最近的一条报名记录)。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请考生正确填写手机号码、邮箱地址等并保持通讯方式畅通。考生报名信息在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得更改。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②报名费:考生完成网上报名后,须在报名系统网上支付报名费250元,未支付的志愿信息无效。报名费一旦缴纳,一律不办理退款手续。

  八、资格审核

  考生报名后均须进行资格审核,包括报考资格及学术或专业能力。资格审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后续招考环节。

  1.申请-考核

  ①报考学术学位博士应按照各招生学院公布的报考资格审核资格方案(详见各学院网页);同时符合《上海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办法》(2023年修订版)(以下简称《“申请-考核”办法》)中申请程序及申请材料等内容的基本要求(运动人体科学(心理)、心理学专业除外,下同)。各学院将在2025年12月公布该类别资格审核结果。

  ②报考专业学位博士除符合本章程第四款“报考条件”外,还应符合各招生学院公布的资格条件(详见各学院网页)。考生须按报考专业(方向)所在学院的通知要求于2025年12月份提交申请材料。各学院将在2025年12月公布该类别资格审核结果。

  ③心理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心理)、心理学专业招考详见学院网页。(下同)2.普通招考、硕博连读考生须按报考专业(方向)所在学院通知要求于2026年1月份提交资格审核材料。学院将于2026年3月份公布资格审核结果。心理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心理)、心理学专业招考详见学院网页(下同)。资格审核要求:资格审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资格审核合格的考生将分类别进入综合考核。

  九、综合考核

  1.申请-考核根据《“申请-考核”办法》中考核程序要求进行。相关专业的选拔一般在2026年1月上旬进行。心理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心理)、心理学专业综合考核程序和时间详见学院网页。

  2.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

  ① 考核内容和时间:综合考核阶段包括笔试和面试。选拔一般在2026年4月-5月进行。具体时间另见相关方案通知。笔试名单、笔试的合格分数要求、面试名单、拟录取名单等内容通过研究生院网页公布。

  ② 笔试包括普通外语和专业综合。笔试由学校统一组织,科目详见下文。笔试外语不含听力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专业综合含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笔试成绩为外语和专业综合的总分。笔试公告另行发布。

  ③ 笔试合格的考生参加面试。面试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外语听说能力、专业能力考核。由招生学院负责组织,主要对考生的外语水平(含专业外语)、专业基础、科研能力、学术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面试成绩折算为百分制,低于60分为不合格。面试具体事宜由招生学院提前向社会公布。

  ④ 同等学力考生须参加政治理论及两门硕士学位课程的加试,均为笔试。加试科目在综合考核期间进行。加试成绩不计入录取。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十、各专业笔试科目内容

招生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外语

专业综合

411竞技运动学院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竞技运动科学研究与应用

1001

英语

2001运动训练综合

400体育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育

2002体育教育综合

401武术学院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2003民族传统体育综合

404经济管理学院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2004体育人文综合

403运动健康学院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促进健康机制研究

2005运动人体科学综合

0403Z2

体育工程学

运动生物力学

2010体育工程综合

414智慧体育工程学院

智慧体育工程

404经济管理学院

0403Z1

体育管理

公共体育管理/体育经济管理

2008体育管理综合

403运动健康学院

0403Z5

运动康复学

运动康复

2009运动康复综合

402新闻与传播学院

0403Z6

体育传播学

体育传播

2011体育传播综合

403运动健康学院(兴奋剂检测上海研究院)

0403Z8

反兴奋剂学

兴奋剂检测/反兴奋剂教育

2012反兴奋剂学专业综合

  十一、录取

  1. 申请-考核。根据《“申请-考核”办法》执行。

  2. 进入综合考核阶段,普通招考与硕博连读两个类别合并,录取成绩要求一致,统一根据面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择优录取,若面试成绩相等,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

  3. 笔试、面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同等学力加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在拟录取阶段,考生仅能选择其中一个培养单位进行拟录取。考生若同时参加了我校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博士招考,并均进入拟录取状态,请考生务必认真选择并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录取单位,并在第一时间将最后选择结果书面报告给拟录取单位,否则经教育部录取检查发现有重复录取的,其严重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并将计入考生诚信档案。

  5. 研究生院审核并公示拟录取名单。定向就业博士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就业培养协议书;非定向就业博士生,按教育部规定向考生档案所在单位调取档案。学校将向审查合格的考生发录取通知书。

  十二、注意事项

  1.请考生在报名前自行确认报名条件及资格审核材料要求,因考生个人原因不符合资格审核材料要求或考试不合格者,报名费不予退回。

  2.考生需认真阅读报考条件,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考试、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录取的,后果均由考生本人承担。

  3.体检:新生报到后统一安排。

  4.为支持博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设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具体可通过我校学(研)工部网页查询。

  5.招生工作期间的政策和规定按教育部及国家有关部门最新文件执行。本章程公布后,若上级部门在2026招生年度出台新的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在网上公布。

  6.我校及相关招生学院以研招信息平台、官方网站、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公开或发送给考生的相关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视为送达,因考生个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页招生信息和微信公众号“上体研究生院”以及各学院网页发布的信息。

  十三、咨询方式及申诉渠道

体育教育学院

刘老师tjyjs#sus.edu.cn

电 话 021-65507637

竞技运动学院

吴老师jjydzs#sus.edu.cn

电 话 021-65507121

武术学院

李老师lilin#sus.edu.cn

电 话 021-65507220

新闻与传播学院

何老师rw#sus.edu.cn

电 话 021-65507282

运动健康学院

王老师ykms2022#163.com

电 话 021-65507356

经济管理学院

史老师shichenyu#sus.edu.cn

电 话 021-65507078

心理学院

侯老师houshuang#sus.edu.cn

电 话 021-65507961

智慧体育工程学院

山老师shannfeng#163.com

电话 021-65505183

兴奋剂检测上海研究院

王老师anti-doping#sus.edu.cn

电 话 021-65506916

上海体育大学研招办

张老师yzb#sus.edu.cn

电 话 021-65508093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统一举报电话:021-12388(工作日工作时间)

以上邮件地址中将#替换为@

  为方便及时回复考生咨询,非工作时间建议考生通过邮件咨询,标注邮件主题并提供个人基本信息。

  十四、笔试专业科目大纲及部分参考书目

  2001运动训练综合

  运动生理学(50%):骨骼肌机能;血液循环;呼吸;能量代谢与体温;本体感觉器官和前庭位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机能;运动技能的形成;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原则;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科学健身与训练。参考书目:1.王瑞元、苏全生主编.运动生理学(第一版).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2.陆耀飞主编.运动生理学(第一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

  运动训练理论(50%):运动训练学发展历程与基本概念、原则、理论;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其训练规律与测试评估;训练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应用;训练负荷的科学原理及其设计与安排;训练计划的类型及其制定与实施;运动员选材与长期培养;教练员培养与执教能力提升;训练科学与训练实践前沿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中国实践的案例分析。

  参考书目:1.徐本力《体育控制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2.田麦久等著《竞技参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列·巴·马特维也夫 著;姚颂平 译《竞技运动理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4.黎涌明,何卫 译《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运动表现与科学训练师认证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年;5.田麦久、刘大庆、徐刚《运动训练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5年;6.黎涌明等 著《运动训练的科学与艺术》,人民体育出版社,2025年。

  2002体育教育综合

  运动生理学(50%):同上。

  体育教育理论(50%):中外学校体育发展史;体育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原理;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国外学校体育及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及热点问题研究。

  参考书目:

  1.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唐炎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3.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高中)。2003民族传统体育综合中国武术史和武术与传统体育理论:武术史;武术基本理论;武术技术与技法;武术文化与传播;武术教育与教学;武术训练与竞赛;传统体育与健康;民族民间体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与专业。

  参考书目:1.郭玉成 主编.中国武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2.郭玉成 著.中国武术传播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3.郭玉成 丁丽萍 主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4.郭玉成 李守培 等著.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

  2004体育人文综合

  社会学(50%):社会学的概念及学科特点;社会学的方法论;社会学的代表性理论及人物;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个体、角色、社会化、社会互动;组织与群体;社区;社会设置;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文化(传媒、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健康等);社会失范、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治理;社会变迁、社会转型(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等);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学。参考书目: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体育理论(50%):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简史(欧美国家体育发展史、中国体育发展史);体育的构成要素;体育的社会设置;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体育功能;体育的基本领域;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文化;体育社会热点问题与体育治理;体育工作;体育公共政策。参考书目: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

  2005运动人体科学综合

  运动生理学(50%):同上。

  生物化学(50%):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糖代谢、脂类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生物氧化;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参考书目:

  1.翁锡全主编.《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2.李刚、马文丽编.生物化学(第三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年。

  2008体育管理综合

  社会学(50%):同上。

  管理学(含体育管理)(50%):重在考查考生对管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和体育管理实践分析,要求考生懂管理知识,会识别、应用、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体育管理现象、矛盾和问题。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管理概念、管理对象与性质、管理思想及发展、管理基本原理、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方法和具体职能等。体育管理基本概念、对象与方法;管理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我国体育管理实践、改革、发展与创新;体育现象的管理学解释;国内外体育管理比较;体育管理案例分析;体育管理政策解读等。

  参考书目(不限于以下书目):1.周三多 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2.张瑞林主编.体育管理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2009运动康复综合

  解剖学(含运动解剖学)(50%):以骨、关节、肌肉的机能特征为主线,结合运动训练实践及运动损伤预防阐述其结构、变化及机理;系统解剖部分:结合运动能力的提高及健康促进阐述人体各器系基本结构、变化及机理;《运动解剖学》结合其他学科研究的现状、方法、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书目:1.柏树令、应大君主审,丁文龙、刘学政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2.李世昌主编.运动解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运动康复综合(50%):针对人体不同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方法;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心肺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评定;解剖学(包括运动解剖学),生理学(包括运动生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针对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肺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参考书目:1.张海峰、黄力平主编.康复评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王国祥、王琳主编.运动损伤与康复.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岳寿伟主编.肌肉骨骼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第3版。

  2010体育工程综合

  运动生物力学(50%):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人体运动的动力学;肌肉力学与肌力训练的生物力学;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运动学测量、动力学测量、人体测量、肌电图测量);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参考书目:1.陆爱云主编.运动生物力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年;2.刘宇主编.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力学研究前沿系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

  体育工程学基础(50%):考生可在解剖学(含运动解剖学)和线性代数两部分考题中任选一部分作答。解剖学(含运动解剖学):同上线性代数: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矩阵及其运算;逆矩阵,伴随矩阵,分块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秩;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和秩;向量空间,基, 维数和坐标;向量的内积,正交性;Schmidt正交化方法;Cramer法则;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和解的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基础解系;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通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相似矩阵, 矩阵的相似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惯性定理;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参考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高等数学出版社.2014年。

  2011体育传播综合社会学(50%):同上。

  体育新闻传播(50%):体育新闻传播:体育精神传播路径研究/体育媒体从业者素质培养研究、乒乓球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体育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乒乓球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体育节目传播样态研究、体育新媒体研究、体育传播与全民健身、体育视频制作与传输研究、体育VR研究。新闻传播:传统媒体改革与转型研究、新媒体舆情研究、数字媒体发展研究、媒体融合中的传播内容创新研究、自媒体传播特性研究、健康传播研究、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研究、国际传播研究、视频创作研究、语言与艺术传播研究。参考书目:肖焕禹著.体育传播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

  2012反兴奋剂学专业综合

  反兴奋剂学基础综合(50%):【考生可在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体育理论三部分考题中任选一部分作答。注:选考生物化学或者分析化学的考生,博士生按兴奋剂检测方向培养;选考体育理论的考生,博士生按反兴奋剂教育方向培养】

  生物化学:同上。

  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定量分析化学基础,包括误差与数据统 计处理、取样与样品预处理方法等;仪器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 子发光分析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 色谱法、平面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质谱分析等仪器分析内容,要求掌握各类 分析仪器的测量原理,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 性。参考书目: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朱明华主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体育理论:同上。

  反兴奋剂学专业综合(50%):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发布的国际标准和条例,如《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实验室国际标准》、《禁用清单》等。

  参考阅读:WADA 和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发布的最新版国际标准、规则和国内的法律法规。

  注:

  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相关文件查阅路径:本站网页首页>>规章制度>>招生管理

  报考相关表格下载路径:本站网页首页>>下载专区>>招生类表格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高校更多高校
浏览次数:10300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

浏览:7399次

中国科学院

浏览:6936次

北京师范大学

浏览:2237次

上海大学

浏览:1574次

中国政法大学

浏览:1470次

北京大学

浏览:1400次

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1266次

武汉大学

浏览:1199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浏览:1186次

在线留言 微信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