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在职博士报名电话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说明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心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在职博士专业 > 工程博士 > 正文

中南大学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编辑: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发布时间:2018-06-23

中南大学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中南大学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第一部分 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中南大学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利用学校与航空航天、有色金属工业、轨道交通工业重点企业联系紧密的行业优势,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项目,选择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较好理论基础、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发挥学校多学科交叉优势,在轻质高强构件高性能制造、先进材料、轨道交通设备三个方向进行,为国家在先进制造领域内造就一批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我校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点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工程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该领域现有工程博士生导师24人,含校内导师19人,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导师5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芙蓉学者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企业三总师5人。本领域工程博士的培养依托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复杂制造”和“粉末冶金”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轻合金研究院”等创新研究平台,在航空航天与轨道交通轻质高强结构材料设计及制备、高性能复杂构件的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方面的学科特色与优势方向,联合学校机电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研究院、冶金与环境学院及合作企业的教学科研力量进行。
  
  目前,《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了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中南大学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的培养将顺应国家工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行业优势,面向航空航天、交通运载、新材料、冶金、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等相关领域对高端基础战略装备的需求,围绕轻质高强构件高性能制造、先进材料、轨道交通设备三个方向,以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网络化、大数据与云计算为技术发展特征的结合点与目标,重点选择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一代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微电子制造、冶金等优势学科来进行突破。同时拓宽在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等前沿和新兴领域的研究,使制造技术进一步与新材料、生物、纳米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相融合,使传统制造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二部分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需掌握先进制造相关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前沿技术,政治觉悟高,道德修养好,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理解外国文化、通晓国际规则,具备战略眼光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把握先进制造领域的产业和工程技术发展方向,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先进制造领域重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引领、推动行业与企业工程技术创新。
  
  1.职业精神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专业素养
  
  (1) 系统掌握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大型工程研究和开发、工程科学研究所需的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
  
  (2) 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在本领域研究中取得创造性成果。
  
  (3) 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和系统性思维,具有主持开展工程项目及工程管理能力。
  
  (4) 在科学研究中能吃苦耐劳,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高效沟通与交流、不断进取与提高的能力。
  
  (5) 拥有国际视野,善于发现和提出本领域前沿性问题或制约本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能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
  
  3.学术素养
  
  (1) 热爱先进制造领域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工作, 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信念;
  
  (2) 具有在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实践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探索规律、科学总结等学术素养;
  
  (3)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 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
  
  4.学术道德
  
  (1) 遵守国家、学校等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遵守社会公德。
  
  (2)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诚实守信, 学风严谨, 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二、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具有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主动拓宽知识面、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和知识交叉应用, 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工程博士生的学分构成包含理论学习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其中理论学习课程体系设为“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学术研讨与交流”和“培养环节”六个模块。培养环节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工程实践两个部分。工程博士生在读期间理论课程学习至少修满6.5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2学分,学科基础课2学分,专业课1.5学分,选修课1学分,学术研讨与交流2学分;培养环节需修满2学分。
  
  1.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如机械与制造科学前沿及其研究进展、材料科学前沿及研究进展、轨道交通设备前沿技术及研究进展等);熟悉工程管理理论、企业发展战略知识(如战略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等);熟悉先进制造领域常用的理论分析、仿真优化、实验方法与工具, 具备对工程技术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专业知识
  
  掌握相关学科方向涉及的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如高端装备智能化、先进工程材料、列车空气动力学与安全车体等), 能围绕所从事的国家重大工程及重大科技专项, 对其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创新研究。
  
  3.多学科知识
  
  根据研究方向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学科( 如材料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的必要知识。
  
  核心课程: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战略管理、领导学、复杂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高端装备智能化专题、产品服役性能检测与实验技术专题、先进工程材料专题、列车空气动力学与安全车体等。
  

  三、获本专业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1) 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文献查阅、科学实验、专家咨询、自学钻研、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掌握本领域研究方法,了解学术前沿。
  
  (2) 具有敏锐的学术洞察力,能够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工程实践中归纳和凝练科学问题,在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提出新观点,从而揭示事物内在规律。
  
  (3) 具有批判性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学术鉴别的能力,能对本领域已有成果和待鉴定成果的真理性做出甄别、对工程应用价值进行判断。
  
  (4) 善于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本领域问题。
  
  (5) 具有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实践能力
  
  (1) 具备把握产业和工程技术发展方向、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知识与能力。
  
  (2) 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作出创造性成果。
  
  (3) 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开展工程实践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1) 具有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2) 具备解决复杂工程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具备规划和组织重大工程实施所需的领导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具有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企业生产发展的改革能力。
  
  (3) 能够针对结合工程实践问题, 综合、系统运用所学科学理论, 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
  
  (4) 具有一定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1) 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正确、规范地运用汉语进行口头表达、撰写学术论文和着作的能力。
  
  (2) 理解外国文化、通晓国际规则,具备战略眼光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发表高水平论文的能力,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创造性成果的能力。
  
  (3) 通过在校、在岗参与国际合作及交流活动,了解外国文化、本行业国际规则、产业行业发展的国际动向,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或专题报告不少于1次。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
  
  工程博士生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以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等涉及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与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应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突出工程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与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重大专项技术研究难题的特色。论文的主要标准是在应用科技知识、工程设备等解决有重要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原创性、在应用工程工具解决一项有意义的具体问题方面的首创性。选题时要求查阅相关文献中文文献不少于4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并写出文献综述报告。
  
  2.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是型号研制、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攻关研究等,采用中文或英文撰写。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系统完整的课题研究学位论文,也可以是以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及其论证报告或以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为背景的技术学位论文,还可以由系列研究项目的研究报告组合。
  
  3.成果创新性要求
  
  工程博士学位申请者必须提供基于在学期间与博士论文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证明文件,并须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 以本人贡献为主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国家或者国际标准;
  
  (2) 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署名前3位)、或者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署名第1位);
  
  (3) 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项,其授权专利技术并被应用于工程实践,能提供该专利的实施应用证明材料;
  
  (4) 以本人贡献为主形成的“重大工程项目论证与总体设计方案报告”, 或者“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及实施报告”,得到工程应用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5) 有2篇学术论文被SCI或EI收录。
  
  (6) 撰写并正式出版专着(排名第1位)。
  
  无论哪种形式的论文,必须体现以下内容:
  
  (1) 反映工程博士本人在工程实践项目中的实际贡献及创造性成果;
  
  (2) 反映工程博士本人已掌握了本领域基础理论及专业技术知识;
  
  (3) 反映工程博士本人具有本领域核心技术发展跟踪及创新研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4) 能反映工程博士本人具有独立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规范性要求
  
  遵守学术规范,学位论文撰写须严格按照《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文件要求执行。论文字数要求不少于8万字(包括图表)。
  

  第三部分 编写成员

  钟掘、邓华、段吉安、黄明辉、谭建平、严宏志、李晓谦、吴运新、蒋炳炎、刘少军、刘义伦、刘德福、朱文辉、张怀亮、欧阳鸿武、帅词俊、湛利华、
  
  王艾伦、廖平、吴万荣 朱建新、夏建芳、杨忠炯、易幼平、贺继林、何玉辉、李松柏、柳波、戴瑜。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删除。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浏览次数:7125次
中国科学院

浏览:6700次

北京师范大学

浏览:1990次

上海大学

浏览:1410次

中国政法大学

浏览:1280次

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1049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浏览:1032次

北京大学

浏览:1030次

武汉大学

浏览:958次

菲律宾国父大学

浏览:733次

在线留言 微信电话